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酒泉敦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酒泉敦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敦煌到酒泉班车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本人家在酒泉,工作有时候在敦煌,平均每个月往返酒泉——敦煌1-2次,基本出行以乘坐班车为主。敦煌发往酒泉的班车一天总共十趟。班车发车时间分别是早晨四趟即8:00;8:40;9:30和11:15。中午两趟13:30和14:30。下午四趟15:40;16:10;18:30;19:30。车型不一样,票价不一样,相差也就是4元至20元之间。车站实行实名制管理。购票时,购票人必须提供旅客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实名购票的,购票人也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旅客有效***件信息,并在取票时提供旅客的有效***件原件。班车进出站都要经过车站的安全检查,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从敦煌到酒泉,班车停靠站分别是敦煌、瓜州、玉门、嘉峪关、酒泉。班车行驶速度及途径路线是严格按运输部门及运输企业的规定执行的,敦煌到酒泉行驶里程404公里,行驶时间为5-6个小时。这里提醒乘客要注意的是敦煌到酒泉的线路具有季节性、时间性的特点。每到旅游的旺季,也就是每年的5-10月份以及周六、周日及节***日,乘坐此路线的游客和乘客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因而有时会出现无票的情况,还望乘客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出行日期及乘车时间,做好出行***,以实现自己的出行需要。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如果喜欢请关注我。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395.3公里
起点:敦煌市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阳关中路行驶200米,直行进入阳关中路
2.沿阳关中路行驶110米,在第3个出口,左后方转弯进入沙州北路
什么在敦煌出土的汉简文?
敦煌汉简,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
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市和酒泉市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统称敦煌汉简。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1世纪),其中以西汉中、晚期及东汉早期简居多。
甘肃西部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关塞遗址中自二十世纪初至九十年代共发掘出九批汉简,计25000余枚。因以汉代敦煌郡范围内发现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故称为"敦煌汉简"。
酒泉、嘉峪关、武威、敦煌为0疫情城市,去周边旅游可以吗?
您好,很荣幸可以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不建议现在去这些城市周边旅游哦。首先,现在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为了不给一线医护人员增加负担,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党和国家的号召,勤洗手勤通风少出门,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而且现在各地都排查外来人口,去了隔离14天,回家再隔离14天,一个月都没啦。其次就是这些地方虽然是0疫情,但是酒店饭店等可能都还没开门,您去了可能会面临食宿等问题。再就是现在甘肃气温还比较低,也不是旅游的最佳时候,最最重要的是,现在莫高窟景区都还没开放呢!建议等到六七月份,疫情彻底消散后再去走一走。那时候气候比较合适,风光也是最美的,到时候可以自驾,也可以拼车包车,把青海湖,茶卡盐湖,敦煌,嘉峪关,张掖七彩丹霞,祁连大草原,门源油菜花这些精华景点都好好的玩一遍。
如果您是非疫区身体健康人员,去全国任何已经开放的景区旅游都没有问题。甘肃酒泉,嘉峪关,武威,敦煌相关景区是否恢复营业,需要您通过官方确认了解后再前往。
- 疫情为零的城市相对来讲安全系数更高,但是,旅***业的特点是笑迎天南地北八方来客,所以旅行的方式和旅途中的安全防护一定不能放松。
- 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已经陆续恢复景区景点酒店餐饮等领域复工,疫情也等到了全面的控制。现在去旅行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个人安全防护,服从配合景区及相关部门的规定管理。
- 如果您是床车或房车自驾游,这个时间高速免费,车辆相对较少,自行居住,和陌生人接触较少,出行旅游完全没有问题。
- 甘肃有着及其丰富的旅游***,无论是自然风景,人文景观,还是历史古迹,每处景色都堪称经典。麦积山石窟,张掖七彩丹霞,嘉峪关长城,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遗址…
温馨提示:目前阶段出去旅行最好是自驾方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原因大家都懂的。如果自驾旅行,甘肃地广人稀,尤其是高速行驶过程中,路况很好,车辆少,距离远,容易犯困,要注意行车安全。同时检查好车辆,备胎,水,食物,肠胃药等物品要随身携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壮丽奇迹,品读历史沧桑,远去金戈铁马,今夕山河无恙。
我是老赖依旧年轻,一个热爱生活喜欢旅行的胖子,期待更多人关注,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酒泉敦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酒泉敦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ris-horikiri.com/post/7896.html